sitemap·商情RSS源·RSS源·手机版·服务介绍·投稿中心·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买卖招商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动态>正文

研究揭示环境湿度调控稻瘟病菌致病力和水稻基础抗性的分子机制

2022-11-01 21:45:21来源:中国水稻研究所作者:寇艳君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创新团队利用水稻-稻瘟病菌系统,解析了环境湿度调控稻瘟病发生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湿度对稻瘟病菌致病力和水稻抗性均有显著影响,揭示了稻瘟病在高湿环境下更易发生的分子机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频发有效防控稻瘟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细胞和环境(Plant, Cell & Environment)》上。

  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到流行,取决于病原、寄主植物和环境三要素的综合作用,其中湿度是植物病害流行最关键的环境因素之一。多种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小麦赤霉病及玉米叶斑病等的发生和流行都需要高湿环境,因此解析湿度调控病原菌致病力和作物免疫反应的机理对作物病害的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吸水后萌发形成重要的侵染结构附着胞,附着胞推动侵染栓进入水稻细胞分化形成侵染菌丝,大约7天后扩展为典型的稻瘟病斑。田间观察发现,稻瘟病的发生与环境湿度显著相关,表现为在高湿度条件下更容易发病与流行,然而,目前湿度调控稻瘟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该研究团队通过研究结果发现,在低湿条件下,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无法形成附着胞,从而丧失侵染水稻的能力;在高湿条件下确保稻瘟病菌附着胞形成后转入低湿环境,水稻乙烯信号途径基因EIN2和EIL1等被稻瘟病菌显著诱导表达,激活乙烯介导的基础抗性,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增强;而在高湿条件下,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吸水萌发形成附着胞,与此同时,水稻乙烯信号途径相关基因不能有效被稻瘟病菌诱导表达,水稻基础抗性降低,最终导致水稻更易感稻瘟病。进一步试验发现,施用乙烯利是提高高湿条件下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有效策略。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通讯员 陈鎏琰)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ce.14452

特别声明

  1. 1.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金农网网络用户在金农网自媒体中心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农网的观点或立场,金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和存储空间。
  2. 2.凡本网注明“来源:金农农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农农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农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4.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5. 5.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6. 6.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jinnong.cn(请把#换成@)
委托询单 我要求购>
农药交易
热文TOP10
研究揭示环境湿度调控稻瘟病菌致病力和水稻基础抗性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