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召开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风险评估与治理视频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交流2022年工作成效,分析新形势新要求,找准着力点,扎实推进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风险评估与治理工作,以实际行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会议认为,一年来,抗药性专家组各位成员单位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重大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风险评估与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准确掌握抗药性变化动态。系统开展草地贪夜蛾等7种一类病虫害和小菜蛾、烟粉虱以及农田杂草等15种二类病虫草害对60多个
农药品种的抗性监测,摸清了抗药性分布区域,初步掌握了抗药性变化动态,为开展科学合理用药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及时发布强化抗性监测结果。认真分析各地抗药性监测结果,及时发布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得到了全国植保部门、有关
农药协会的积极响应,一些
农药生产经营企业依据抗药性监测报告提出的建议,调整相应
农药品种的销售区域,对延缓抗药性发展、持续推进化学
农药减量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推出一批抗性治理技术模式。在抗性监测的基础上,各级植保部门狠抓水稻二化螟、
小麦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稻田稗草、麦田看麦娘等病虫草害的抗药性分区治理,在东北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黄淮海麦区和西南春
玉米产区建立抗药性治理示范区,初步探索形成了抗药性治理技术模式,并在防治中推广应用。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切实做好明年及“十四五”期间的抗药性风险评估与治理工作。围绕主要农作物及其优势种植区,突出重大病虫草害及防治关键
农药品种,积极稳妥推进抗性监测与治理的扩面提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推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要建立完善抗性检测技术标准。各专家组成员单位通过开展抗药性风险评估及相关机制研究,摸索形成了一些抗性检测方法,要加快制定和进一步完善抗性检测技术标准,为全面做好抗性监测治理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加快研发快速检测的技术和设备。抗药性专家组加快研发一些适用性强的、可直接在田间使用的快速检测的技术和设备,方便基层使用,指导农民科学选药、安全用药。三是抓好抗药性治理技术示范与培训指导。各级植保机构要加强与抗药性专家组成员、
农药企业合作,研究提出重大有害生物抗药性治理策略与方案,联合开展抗药性治理技术示范,推广抗药性治理技术模式,推动治理对策的转变和治理水平的提高。
18位抗药性专家组成员通过视频作2022年抗药性监测工作总结交流,第六届抗药性专家组全体成员、各省级植保机构以及全国抗药性监测点有关负责人共300多人线上参加会议。全国农技中心主任、抗药性专家组组长魏启文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王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