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近期,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对202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分析会商。综合分析病虫源基数、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和气候等因素,预计
小麦、水稻、
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全国发生面积20.20亿亩次,比2022年和2017?2021年均值分别增加29.5%和10.6%,如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潜在产量损失将达3500亿斤以上。
2023年全国
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全国植保体系和科研教学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3年全国
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6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4.6亿亩次,虫害发生4.0亿亩次。蚜虫在黄淮海大部麦区偏重至大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纹枯病在华北麦区偏重发生,条锈病在汉水流域和西北麦区局部偏重发生。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2年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偏暖,降水偏少,对病虫越冬没有明显不利因素。2023年春季(3?5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西南东北部、西北大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有利于条锈病、白粉病的发生流行,华北大部降水偏少,有利于麦蚜、麦蜘蛛数量快速上升;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大部降水正常,对病虫发生总体有利。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
小麦抽穗扬花期易遇连阴雨天气,利于赤霉病发生流行。
2023年全国
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近期,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依据
玉米病虫源基数、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和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3年全国
玉米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3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6.3亿亩次,病害发生3.0亿亩次。草地贪夜蛾在西南华南地区,棉铃虫、粘虫和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地区重发态势明显,对
玉米生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和预测,2022年12?2023年2月,西南、华南地区大部气温低于常年,加之冬季拉尼娜事件影响,对草地贪夜蛾、粘虫等迁飞性害虫的冬繁有一定不利影响。2023年春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华中西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对病虫害发生流行有利;西南地区南部和华南地区南部等地降水偏少,对迁飞性害虫的迁入定殖和流行性病害的发生不利。
2023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会商,结合水稻病虫基数、水稻栽培管理和品种布局、今冬明春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3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1.6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8.0亿亩次,病害发生面积3.6亿亩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水稻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三化螟、水稻病毒病偏轻发生。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3年1?2月,我国华南大部、西南北部、江南、长江中下游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华南东部、江南中部和东部、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等地偏高1~2℃,有利于水稻病虫害越冬。2023年春季,水稻早稻主产区大部气温总体偏高、降水总体偏少,有利于水稻螟虫等钻蛀性害虫的发育繁殖和发生为害,对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流行有一定抑制作用。